对于图书馆,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凡是学校,都会建有一所图书馆。如今的图书馆可谓今非昔比,随着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方向前进的途中,图书馆的变化也是巨大的。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开始逐渐向更加智能化、信息化与科技化的角度出发,从而让图书管理更加便捷、让借阅流程更加简单,也为同学们和老师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知识上的丰富。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图书管理系统的方案以及设计思路等方面的问题。
一、方案概述
校园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完善,对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标准也越来越高。传统手工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员而言,工作繁琐而艰巨,同时对读者借阅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带来居多不便,逐渐出现信息资源流通效率低、服务不够细致严密等问题。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发挥校园图书馆这个信息交换中心的应用效率。图书管理系统打破了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以系统性、实用性为原则,最大限度提高图书馆管理各个环节的自动化服务为目标,建立起了一套系统高效的数字自动化管理服务流程,极大的减轻了图书管理的工作量,有效的提高了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率。分层组件技术的应用,使每个功能和业务模块实现网络集成化的分配管理,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能够满足较大型用户的需要。系统良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是多年产品研发经验和实施应用的总结,为各类型图书馆也为智慧校园提供了一个标准的自动化应用平台。
二、设计思路
我们主要针对图书馆传统手工管理工作流程中图书编目、图书检索、图书流通和读者管理这四个主要组成环节进行全面分析,从图书采验到馆后,图书馆管理员将图书详细信息(包括:ISBN号、正题名、 作者、出版社、价格等),编目录入到计算机,为减轻管理员传统繁复的手工分配工作,系统自动建立 书籍管理的财产号、唯一标识每本图书的识别条码和图书检索目录。对于图书检索,读者可以通过与图 书馆联网的其它任何一台计算机登陆访问馆藏目录,选择多种方式进行图书检索。针对热门图书流通率 高以及一般中小学校学生课余支配时间有限的实际情况,提供网上馆际图书预借功能,管理员按预借表 目顺序提前为读者的借阅资料作合理调拨和准备,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广的借阅时间和空间。为更加有效的配合图书的流通管理工作,读者也可以通过这个查询终端对个人借阅时间、预借情况、图书催还、罚款记录等借阅情况进行查看了解。同时建立一个详细的读者信息管理库,按读者不同类别设置不同服务 标准进行区分管理。系统综合每个环节提供关联统计,帮助管理员全面准确的了解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的流通情况以及馆藏动态。科学准确的条码识别技术贯穿服务于整个图书信息录入、流通和读者借阅工作,减少了手工误差,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方案特点
1、简捷的WINDOWS界面操作风格,完善的功能流程设置,力求操作直观、方便。
2、动态用户授权管理:系统提供对每个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账号和权限设置,使图书馆管理工作责任更加到位规范。
3、提供了预编目功能:系统提供了数百万册图书的基础数据源,用户编目过程中可自动调用,极大地减轻了图书编目录入的工作量。
4、编目数据实现馆际共享:全面考虑著录级次,完全兼容CNMARC,真正实现各图书馆之间的编目数据共享。
5、强大的统计功能:提供了各项数据的报表和图形方式输出,报表输出灵活多变,满足各种要求。
6、图书检索途径多、速度快:系统采用复合索引技术。能轻松快捷地查找到每一本书的馆藏信息流通走向。
7、完善的打印功能:各项数据的报表和图形打印,打印项目、字段、格式可根据用户需要灵活的输出打印,所有的报表可以导入我们常用的美国微软公司办公系统(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编辑、满足各种不同要求。
8、图书流通服务管理人性化:系统实现了读者到馆借书、网内图书预约,同时针对一些特定读者特别开发了网上预借等功能,为读者提供了全面完善服务。
9、与Intranet/Internet实现无缝连接:本系统网络版可直接镶入到校园网平台,提供了完善的WEB功能。可实现网上预约、网上查询、网上论坛等,极大地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10、安全性高:底层数据库采用美国微软公司的大型数据库软件SQL Server 使得数据更安全稳定。
11、标准化程度高,应用国际通用的跨平台的通信协议Z39.50,为图书馆的广域网应用预留了超强的扩展空间。